• 详情页头部广告

夹缝中奋进的行业?聊聊直销公司违法犯罪那些事

发布人:于鑫蕊 来源:新商业头条网 时间:2025-04-25 13:58:09

现存86家直销企业中,内资企业因违法和犯罪被市监局、公安查处的概率极高。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涉嫌提供直销牌照挂靠,这也是被查的主要原因之一。频频涉案被抓人、被处罚的重压之下,直销行业仍顽强生存不断变革,体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特殊行业文化和精神。

01

当前内外资直销企业分布情况

2025年,三株福尔、康恩贝保健品公司相继主动退牌。此前,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好当家主动且成功退牌,目前,商务部直销企业序列中仅剩86家直销企业。其中,内资企业54家,外商投资企业32家。根据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了解,当前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营业执照作废声明、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02

哪些直销企业曾因违法或犯罪被查?

曾因违法行为被调查或查处的直销企业

(1)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人民法院案例库数据

根据对裁判文书网86家直销企业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案由裁判文书的统计,54家内资直销企业中,裁判文书数量共3009篇,其中行政相关案件62起,涵盖知识产权和商标确权纠纷、传销冻结、行政登记纠纷等,民刑交叉案件1起。

32家外商投资企业中,裁判文书数量共787篇,行政相关案件6篇,3起涉及传销冻结,其余涉及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确权纠纷、行政处罚庭外调解。

根据对上述数据的统计,涉及传销冻结的直销企业包括江苏隆力奇、华林酸碱平、金士力佳友等企业,具体情况如下:

(2)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网站数据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网站的统计,94.1%的直销企业尚未公开行政处罚情况,仅有5家企业目前仍能查询到行政处罚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结合网上搜索发现,86家直销企业涉及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食品安全、直销违规、涉嫌传销、牌照挂靠等25类,前三大违法行为类型(涉嫌传销、虚假宣传、食品安全)合计占比达59.3%,其中通过官方途径公开违法行为的企业共有21家。

曾因犯罪行为被调查或查处的直销企业

根据此前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直销企业涉嫌犯罪情况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是挂靠和其他为传销提供便利条件等犯罪行为),86家直销企业中,共有24家直销企业涉及。其中,内资企业18家,外商投资企业5家,济南三株福尔已退牌(具体可见《24家直销企业涉案!挂靠的传销人员会被判刑吗?》)。

当前,因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的企业多为内资企业,如河北华林酸碱平、南京中脉等。葆婴有限公司曾被湖南衡阳和河南商丘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过,除此之外几乎很少有外商投资类的直销企业因犯罪被查处。2024年,江苏、山东、上海、山东、云南等多地公安机关对挂靠直销企业的市场团队、子公司、分公司的市场营销行为进行立案侦查,甚至对经营模式较规范的级差类企业实施刑事侦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通过以诈骗罪、虚假广告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药罪以及非法添加类犯罪等罪名对传销参与人员进行立案,后转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跨区域对异地市场领导人、团队、分支机构、直销企业进行查处。

03

思考:行业内频频传出被查处的消息,为什么还要开盘,还在坚持?

直销牌照既是资源,也是机会。一方面,直销牌照审批严格,截至2025年,中国仅发放不足百张牌照,成为稀缺资源,无牌企业通过挂靠获得“合法”身份。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陷入“不挂靠即倒闭”困境,因业绩压力默许挂靠方违规,进一步加剧行业乱象。

模式界限模糊,企业惯用事后切割免责。其一,企业设置“层碰”“量碰”等复杂奖金制度变相实施团队计酬,违反《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其二,直销公司通常与经销商签订独立合作协议,将销售网络外包,通过事后声明“经销商行为与公司无关”逃避法律责任。

企业生存的硬性条件与韧性。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申请直销牌照的企业需满足“实缴注册资本8000万元以上”且“必须销售自研产品”的硬性条件,迫使企业必须建立自有生产线和研发团队。因此,即使负责人被抓,底层经销商和消费者可继续维持销售活动,部分企业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或挂靠其他直销企业继续运营。

法律监管的滞后性与复杂性。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查处需经历立案、调查、审理等多个阶段,调查周期长,处罚落地慢,企业在此期间可能继续运营。此外,当前两个条例正在修改,放宽团队计酬等消息让直销从业人员重新燃起希望。

部分企业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尽管对直销挂靠整治的力度增强,但仍有企业认为监管不会那么严,存在“只要不被抓就能继续”的侥幸心理。此外,部分企业看到同行被查后仍成功转型,产生“别人能活,我也能活”的赌徒心理,选择在夹缝中博弈。

  • 详情页广告
夹缝中奋进的行业?聊聊直销公司违法犯罪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