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智云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为“9955”。
智云健康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匡明表示:“智云健康用了7年的时间,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数字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十几个人的团队提供管理糖尿病的手机App程序,到今天我们已经连接了超过9000家医院、超过10万家药店、为超过1.5亿次用户提供医疗和处方服务。我们创业的初心是数字健康走进千家万户,提升慢病人群的诊疗效率。尽管我们的创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初心,为医院和药店提供SaaS服务,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医疗是个慢行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为用户提供真实价值,智云健康势必能引领数字医疗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也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出一份坚实的力量。”
早在2015年,经纬创投就投资了智云健康天使轮,随后又分别在A和B轮加码。作为智云健康最早的机构投资人和重要股东,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恭喜智云健康完成港交所IPO。我们从2015年作为天使轮领投方投资至今,陪伴公司七年,见证了创始人匡明先生领导下团队的快速迭代和持续创新。从推出国内首款慢病管理流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医院SaaS产品,到成为国内最大的慢病数字诊疗服务网络,再到与头部药企的深度数字化营销合作引领行业,公司在糖尿病等慢病领域已经构建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成为国内数字医疗领域的标杆企业。
过去十年,经纬从医疗行业的未满足需求出发,深耕行业,持续布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投资机会,通过丰富的经纬生态圈和完整的投后服务体系赋能公司,帮忙不添乱,在公司发展的关键决策节点提供全方位支持,经纬已经成为医疗数字化领域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之一。我们期待越来越多以智云健康为代表的经纬被投医疗公司在未来两三年迎来重要里程碑,成为中国医疗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参与力量,服务医生、造福患者。”
慢性病管理的“中国标杆”
成立于2014年的智云健康,源自于创始人匡明在读书生涯中的一次发现。
曾在剑桥大学就读的匡明,曾被安排进一家医院实习。他注意到患者到达医院前医生已经了解到患者的体征数据,医生在见面后像聊家常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诊疗并对用药方案进行了调整。
医生是如何快捷但准确地完成诊疗,这引起了匡明的好奇。实际上,病人所患的为慢性病,慢性病治疗的关键是了解病人习惯,而医生之所以能进行精准诊断是因为对患者足够了解,这也是治疗慢性病的关键。
受到启发的匡明在心中埋下了打造中国式慢病管理的种子,回国之后,匡明开始着手创立智云健康。
在强大的管理团队引领下,智云健康不仅推出中国首款慢病管理流程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医院SaaS产品,还在中国医院SaaS部署量、药店SaaS部署量、线上处方量上排名第一。(数据统计口径:2021年)
如今,智云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方案提供商,也是中国数字医疗领域的标杆企业。
图表一:公司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格隆汇整理
多维度打造“护城河”,长期价值凸显
那么,智云健康是如何能够在四万亿的数字化健康市场(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一往无前的?
关键因素一:公司市场定位精准,剑指慢病管理数字化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慢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就医体验不佳等问题。更有甚者,2020年中国平均线下患者门诊3小时,其中医生诊断时间仅占据8分钟。
此外,慢病人群具有非严重的早期症状,并且需要长久的管理周期。如何能够更加高效高频地帮助慢病患者,成为社会议题。
随着智能化穿戴设备的普及,患者能够不局限于去医院长时间排队诊疗,而是能够获取自我健康管理工具,随时查看健康情况。因此,数字化健康管理方案尤其适合慢病人群。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预测,2030年预计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8085亿元。
智云健康将目光瞄准医疗价值链上所有主要参与者(包括医院、药店、制药公司、患者和医生),为其提供数字化慢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全面服务。
关键因素二:选择了难且正确的战略,于2016年确立了医院为先的战略,并坚持至今。
与几乎所有现存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没有选择烧钱换电商流量和GMV,智云健康在创立的极早期就确定了“医院为先”,这个极难但是正确的战略。公司默默地用SaaS系统和服务提升医院在慢病院内治疗和管理上的效率和效果,为中国医疗系统的进化升级提供助力,埋头一干就是6年。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有5亿的慢病人群,并且89%的病人会集中在1.3万多家二三级医院以获取医疗服务。而且,这些医院场景也几乎是所有慢病人群首诊的场所,病患第一次对所患慢病知识的了解,治疗和管理方案的获取,几乎都在医院场景里发生。但中国作为全球慢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就医体验不佳等情况,也切实地影响慢病用户的治疗效率和最终的长期效果。
同时,医院由于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又是个壁垒极高,进入门槛极高的场景。因此,虽然众所周知医院是行业的核心场景,但一众数字医疗企业不能得其门而入,只能退而求其次投入院外的场景进行微创新。相较于市场上许多还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智云健康在战略选择上已经想得很透彻,并且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这条路走得通,并且有望走得远。
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选择的是“医院为先”的战略+AIM模式落地执行。AIM模式,即触达、部署以及商业化。公司通过三轮驱动的方式,与医院接触并建立业务关系,部署医院SaaS产品从而增加医院粘性,并且通过院内解决方案发掘商业化机会的业务拓展模式。截至2021年底,公司业务遍及全国640家三甲医院(约占全国三甲医院21.4%)、1036家二甲医院(约占全国二甲医院10%)以及33家中国百强医院,成为顶级医院部署中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院内市场跨科室、跨地区、跨院级协作下,慢病管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根据公开研究数据,医院通过智云健康的SaaS系统进行血糖管理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2天、平均血糖正常值提高了20%,住院3天后,平均血糖下降3.3mmol/L(空腹)和4.1 mmol/L(餐后)。
关键因素三:公司的商业模式具备“飞轮效应”,增长潜力巨大。
实际上,智云健康并未止步于院内市场,公司已经将其业务模式由院内拓展至院外,从医院拓展至其他关键参与者,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覆盖慢病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治疗场景,向上提升公司发展上限。
在院外市场,智云健康并不像其他同业选择像药店销售医疗用品那么简单,而是推出药店SaaS服务,如智云问诊,并在两年的时间里达成近18万家药店门店的装机覆盖,渗透率超过30%。
针对个人用户,智云健康为用户提供慢病管理平台医云健康,通过app、小程序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有效将医生与患者连接,从而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随时随地满足慢病患者的长期医疗需求。招股书显示,2021年智云健康院外体系内开具给用户的处方量达到1.53亿张,充分展示了其医疗服务的能力。
至此,智云健康通过医院SaaS和药店SaaS系统快速攻城掠地覆盖医院和药店市场,初步构建出飞轮的基础。公司有效链接医生与患者,最终引入药企入局,共同重构生态系统,提升系统效率,并使得所有医疗产业链上关键参与者均获益,从而实现自身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
图表二:智云健康商业模式
在国内市场,智云健康做到了本土化创新模式,采用“医院为先”的商业模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价值链上的互联,全域全程的管理模式。
或许未来,智云健康,并不只是单纯的中国版本的Livongo或联合健康,中国的慢病管理标杆企业,而是成为全球慢病管理领域的一张“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