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谷,万物得时”,今天我们迎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此时降水增多、气温回升,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黄金期。谷雨养生需“祛湿健脾、疏肝护阳”,抓住春季养生的最后关键期。
祛湿气为养生要务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潮湿环境中湿邪容易侵入人体,易出现肠胃不适、疲劳、全身乏力、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的人群,会在这个节气诱发病痛。所以谷雨养生首要就是祛湿。
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平时煮粥做饭时放一些薏米,也可搭配红豆做成经典食疗方——红豆薏米粥。需要提醒的是,孕妇忌用薏米,且薏米不宜空腹吃。另外,建议也可用茯苓、淮山、党参等煲肉汤喝。
饮食养生践行五低
暮春饮食,应注意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5个方面。低盐就是少食钠盐,因为钠盐大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因此每天食盐建议不超过6克;低脂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摄取总量建议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
低糖就是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低胆固醇就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因而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超过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肝旺脾盛适当进补
春天,肝木旺盛,脾衰弱,但在谷雨时节脾胃却处于旺盛时期。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此节气中,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让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这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使身体能够适应下一个季节的气候变化。
当然,以葛根提取物、党参提取物、枳椇子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葛根红景天粉也是不错的选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经动物试验评价,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功能)。
适度春捂有利养生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需注意保暖,人们往往选择“春捂”。然而,春捂也要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一旦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让体内产生的热和潮湿相遇,就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和中午温差大,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尤为注意。可根据当天天气适当增减衣服。
陶冶性情心情舒畅
风为春之主气,风邪易于侵袭头面、咽喉、皮肤、腰背等,具有发病急、病位善变、且多伴有肢体运动异常等特点,口眼歪斜、鼻塞流涕、风疹、癫痫等疾病在春季易多发。这就提示心脑血管疾病、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尤其注意做好防护,按时服药,调摄情志,防抑郁,忌大怒。每天保持心情舒畅,听音乐、春游和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让心情舒畅。
谷雨时节,运动建议选择快走、慢跑、放风筝或八段锦等,不宜出汗过多,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养生以“懒散形骸,勿大汗”为原则,出汗过度容易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
和治友德祝您和家人
科学养生,健康幸福~~
健康小贴士
缓解“春困”建议补充适量维生素
春困又称“春天疲劳症”。在天气逐渐变暖的春天,体内新陈代谢也变得更加活跃,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感到十分的困倦,并产生疲劳感。建议可摄取一些瘦肉、面包、乳类、香蕉、黄豆、核桃、牛肝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以及大麦、鸡蛋、菠菜、红豆、花生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这样会让人精神变好。
此外,维生素A、C、E也有一定提神、抗压、抗氧化的辅助作用。而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春天也是身体长高的“黄金季”,此时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D,利于钙的吸收。